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计算机科学技术”相关记录5743条 . 查询时间(1.317 秒)
人工智能(AI)正逐步成为一国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众多AI大模型为各行业迭代提供强劲动能。中国大模型DeepSeek的出现,不仅在全球科技领域激起千层浪,也对越南造成一定认知冲击。目前越南将人工智能发展置于其数字强国战略的重要位置,中越数字合作前景光明。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揭示社会阶层与亲社会性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图)
心理 网络 行为
2025/4/12
亲社会性泛指一切能提升他人、群体或整个社会福祉的行为及行为意向,是社会能够良性运作的重要基石。大量研究发现,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即个人的收入和财富、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声望所反映的社会地位)与其亲社会行为有关。然而,关于高阶层者还是低阶层者更加亲社会这一问题,却存在不同的观点与研究结果。其中,风险管理视角认为,低阶层者生活在资源匮乏、威胁和不确定性更高的环境中,因而需要通过增加亲社会行为这一适应性策略...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深圳先进院在大模型AI芯片设计领域取得突破(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图)
模型 人工智能 神经
2025/4/13
2025年3月27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黄明强研究员团队在大模型AI芯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在电路与系统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上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EdgeLLM: A Highly Efficient CPU-FPGA Heterogeneous Edge Accelera...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生成式AI解锁脑电与脑血氧信号“跨模态对话”(IEEE TMI)(图)
信号 空间 神经
2025/4/13
人脑功能活动的捕捉如同在迷雾中绘制星图,需要多模态技术的协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凭借毫米级空间分辨率,在脑机工程研究中被视为脑功能解码的金标准数据,但其笨重的设备、高昂的成本和低时间分辨率限制了应用潜力。与之互补的脑电图(EEG)虽能毫秒级捕捉电信号,却像“雾里看花”,信噪比低且难以定位深层脑区活动。如何让两者优势融合提升脑功能解码精度和可用性是脑机接口研究中的重要挑战。

江苏油田将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开启智慧勘探新时代(图)
江苏油田 中国石化 人工智能
2025/4/14
在科技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石油勘探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技术变革。今年2月,江苏油田物探研究院基于最新的高邮凹陷大连片地质剖面资料,提出了全新的井位,其中关键的信号波速度建模环节是由人工智能完成的。这是江苏油田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开启智慧勘探的新时代。

人们常常自诩为独立思考者,认为自己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地做出客观判断。然而,作为天生的社会性动物,人们的行为和态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当朋友推荐一款产品时,我们更容易产生购买欲望;看到社交媒体上很多人打卡某个景点,我们也会不自觉地想去体验。社会影响的渗透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期,它不仅影响偏好、态度等高级认知过程,甚至会影响到最基础的感知觉加工。传统观点认为,知觉过程是一个客观反映物理世界的自动化加...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大语言模型助力生物制造应用方面取得进展(图)
语言 模型 智能
2025/3/27
生物制造是一种利用工程化生物系统生产高价值化学品和药物的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合成生物学优化微生物工厂以实现高效生产。然而,传统生物制造方法在知识整合、数据处理和实验设计方面面临诸多挑战,限制了其在工业化应用中的效率和可扩展性。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作为一种突破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因其在知识生成、数据挖掘和复杂问题解决中的卓越能力,为生物制造带来了新的...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合作研究揭示孤独症突变犬模型痛觉感知加工异常的神经机制(图)
模型 感知 神经
2025/4/12
当你被烫到时,瞬间的刺痛会让你迅速缩手,但对于携带SHANK3(编码突触后脚手架蛋白基因)突变的孤独症人群而言,这样的疼痛感知似乎有所“迟钝”。这究竟是因为他们真的“不疼”,还是他们大脑处理疼痛的方式不同呢?
人工智能推动LNG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 LNG产业 中国石油
2025/4/8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在人工智能(AI)的驱动下,液化天然气(LNG)正在迎来新态势下的高速发展。从上游勘探开发的智能化升级,到中游储运的智慧调度,再到下游终端应用的高效优化,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助力LNG产业向更高效、更安全、更绿色的方向迈进。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在单一铁电陶瓷片表面开发出全光控五态逻辑门器件(图)
陶瓷 器件 人工智能
2025/3/24
多功能一体化的光电逻辑门(OLEGs)可快速实现信息处理和传输,在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和计算系统等领域颇有潜力。具有差异性光电响应的光电探测器是OLEGs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传统的半导体光电探测器需要构建异质结构或结合多种光-电输入形式才能够实现差异化光电响应,增加了器件设计的复杂性。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实现光催化生物质增值与H2O2协同生产(图)
催化 有机 机理
2025/4/1
2025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DNL0603组)周旭凯研究员等在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通过单线态氧(1O2)参与的COFs光诱导Achmatowicz重排反应,实现生物质增值,以及高效协同生产过氧化氢(H2O2)的新策略。
中国石化全媒体矩阵首个AI客服智能体“小石头”上线
AI 中国石化 个性化
2025/4/8
2025年3月12日,为提供更高效、更智能、更贴心的用户服务,中国石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线AI智能体客服“小石头”。“小石头”基于腾讯元宝-DeepSeek R1模型,可以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给出精准回答。用户通过公众号首页的“服务”菜单,点击“AI客服小石头”,即可进入对话界面,输入文字即可与AI“小石头”进行对话,收藏后可随时唤醒。

中国科学院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机理研究获进展(图)
二氧化碳 反应 机理 燃料
2025/3/24
2025年来,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作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的绿色技术而备受关注。但是,CO2RR的效率和选择性受到传质的影响。在电极表面,二氧化碳的传质能力决定反应物的供应效率,进而影响反应性能。因此,探讨并量化质量传递对CO2RR的影响,对于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至关重要。

2025年3月5日,《Neuro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了题为《新型小鼠模型揭示CDKL5截短突变引发的蛋白缺失机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熊志奇研究组完成,团队构建并表征了一种携带Cdkl5 C端截短突变的小鼠模型,揭示了无义介导的RNA降解(NMD)在CDKL5蛋白缺失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对希舞症(CDKL5缺乏症,CDD)的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石墨烯人造原子中实现轨道杂化(图)
原子 耦合 机理
2025/4/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374034、12141401)等资助下,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孙庆丰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何林教授合作,在量子材料研究领域取得进展,首次在“人造原子”中实现了轨道杂化。研究成果以“石墨烯人造原子中的轨道杂化”(Orbital hybridization in graphene-based artificial atoms)为题,于2025年...